杨家埠木版年画院

+收藏:http://mubannianhua.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马志强:吾为年画狂
2013-01-04    浏览(453)    作者:孙晓芳    来源:潍坊新闻网

马志强是个沉静的人,作为年画尤其是潍坊年画收藏第一人,他和年画无意结缘,有意纠缠,“相知相伴”已走过18个年头。

追寻

1991年,担任寒亭区文化局副局长的马志强因为工作的原因,开始正式接触年画,尤其是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零距离接触,让他对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动了真感情。

1992年,马志强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有许多国外著名专家参加的“国际木版年画研讨会”。会上,当时已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员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对年画的深入研究和搜救保护深深触动了马志强。“外面的人都在为年画的传承和发展担忧着,杨家埠作为全国重要木版年画产地之一,不更是义不容辞吗?”

要传承,首先要收集。从此,马志强开始了对老年画的寻找。寻找从杨家埠开始,结果却让他失望。从当地老艺人那儿得知,杨家埠历来有存版不存画的习惯;再就是历次政治运动的洗劫,老画板大量被破坏掉了。

马志强一度陷入了苦闷:难道,老年画真就无迹可寻了?

多方查阅资料以后,他开始把搜寻的目标转向销售地。资料显示,清末,杨家埠木版年画鼎盛时期,大量销往莱州、平度、黄县、烟台等地。莱州有个圈子村,100多户人家就有60多户搞文物收购买卖,许多人都知道马志强的名字,因为马志强常去村里。

马志强追寻老年画的足迹,最远到了长春和哈尔滨。清末,杨家埠木版年画年产量达到7000万张,成为著名的年画集散地,东北地区也成为它的辐射区。

虔诚追寻终得回报,现在,马志强的老年画收藏达到3000多幅,涉及全国9个主要年画产地的作品,当年几近废纸的东西如今汇集成难得的宝藏。

鉴宝

多年的追寻与研究形成了一幅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历史长卷,深藏在马志强的心里,等待舒展给更多的人去欣赏去阅读。

《炮打日本国》是杨家埠南义和画店主人刘明杰所做,反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广大民众抗击日寇的事迹。这幅画的数量很多,但却因当时潍县县府的镇压搜查而流传极少。这幅画开创表现重大政治题材的先河。几经辗转,马志强只找到了用整幅画的局部内容制作的一幅扇面,经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鉴定,与现藏于俄罗斯博物馆的全本内容吻合。

鉴赏宝贝的过程,有幸福,更多的是遗憾,是忧虑。忧虑咱们的艺术宝贝就这样流走了,面临失传的危机。

如何弥补这一遗憾?马志强想到了复制。《水浒一百单八将》是杨家埠年画史上最大的年画,创作于清末。原作孤本现藏于国内收藏年画最多的上海图书馆。2003年,几经努力,马志强见到了这幅代表杨家埠年画最高艺术成就的珍品,并开始了他的复制工作。在整理、复制、研究的基础上,马志强积极促成了《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等6部有关民间年画画册和专著的编辑出版。这些画册和专著,囊括了马志强多年收藏的宝贝,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与宝贝面对面,欣赏、鉴定、交流。

传承

对于如何把这一民间独特的艺术传承下来,重新焕发其青春,马志强非常赞同冯骥才先生的观点:原封不动和丰富创新。对于年画中的典型代表作,比如“门神”,经过时代的潮汐,已经深入人心,无论从题材到套印的工艺形式都不能变化。而对于像“清代博古四条屏”这样的作品,马志强和工艺大师们进行了大胆的改动,色彩有了明显的浓淡变化,在原有的拙味中加入了文人画的韵味,尺寸也做了改变,更加适合居室的悬挂。

对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现状,马志强不乐观:大部分的画店只是经营,沿用传统题材,重复制作,几乎没有人去做创新,更没有人去做研究工作。画稿创作人员匮乏,也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马志强的努力得到了寒亭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自2003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开始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进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抢救保护工作。这让马志强激情振奋,如鱼得水,在他的积极促进下,目前已经有180多位民间艺术家加入到这一行列,开始了新年画的创作。

在即将开幕的“潍坊民间年画收藏展”展厅里,我们阅读到了新年画的新元素:色彩更加大胆明丽,内容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因而具有了更蓬勃的生命力。

心怀大理想,吾为年画狂。55岁的马志强,注定要为年画的传承背负更多的寂寞和汗水。我们期待着。

标签:马志强 潍坊 年画 收藏 第一人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